特斯拉“单踏板”争议落定 环球观天下
一纸召回公告,让特斯拉在“失速闯祸”后对“单踏板模式”的争议落定。
一纸召回公告,让特斯拉在“失速闯祸”后对“单踏板模式”的争议落定。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发布公告显示,由于未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以及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特斯拉将在中国市场召回超110万辆进口和国产Model系列车型。特斯拉将为召回车型进行OTA升级,增加回收制动强度选项并在长时间深踩油门时作出提醒。
全球销量1/4被召回
(资料图)
根据公告显示,今年5月29日起,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2019年1月12日-2023年4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万辆。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超407万辆。这意味着,本次召回超过其累计销量的1/4,更接近于2019年起特斯拉在华销售总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特斯拉在华零售销量为17.7万辆,2019-2022年销量分别为4.2万辆、13.8万辆、32.07万辆和43.9万辆,合计111.67万辆。
涉及所有在售车型,几乎覆盖近四年在华所有售出车型,这在召回案例中并不多见。公告显示,超110万辆被召回车型,由于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概率,可能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上述问题,特斯拉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车辆推送的功能包括: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调整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召回公告发布前,有车主称,已收到特斯拉最新OTA“2023.2.13.1版本”的发行说明。说明显示,升级后的版本将新增“能量回收制动”功能,提供“标准模式”和“低模式”两种“能量回收制动”模式选择。
误踩与事故
本次特斯拉召回的关注点除全系召回、数量大外,更在于本次召回是在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这也让外界联想到近年来特斯拉多发“失速”事故。
2020年,温州特斯拉车主陈先生驾驶Model 3在小区寻找车位时,车辆高速撞击多车,其表示为“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但根据特斯拉方面调取的EDR数据显示,陈先生所驾车辆在发生碰撞前,并未踩下制动踏板而是踩在加速踏板上。最后,陈先生承认是踩错踏板。
一年后,2021上海车展首日,特斯拉车主张女士身穿印有红色“刹车失灵”字样的白T恤,爬上一辆Model 3展车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随即特斯拉冲上热搜。张女士表示,其家人在驾驶特斯拉车辆时刹车失灵,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但多次与门店交涉无果。特斯拉方面则表示,对于车主所说的刹车失灵,经过对车辆数据和现场照片的查看和分析,发现车辆在踩下制动踏板前的车速为118.5公里/小时,制动期间ABS正常工作,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作用,未见车辆制动系统异常。目前,特斯拉以“侵犯其名誉权”起诉张女士并要求索赔500万元,相关案件还在审理中。
更让人记忆犹新的“特斯拉失控”引发的维权则发生在去年11月。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驾驶特斯拉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造成2死3伤。据车主家属描述,其父亲驾驶特斯拉车辆驶上公路突然自动加速,踩刹车也毫无作用,最终造成人员伤亡。此次特斯拉方面给出的报告则显示,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据报道称,该起事故的鉴定结果已经出炉,潮州警方选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表示不会公布鉴定结果。
近年来,特斯拉“失速”“刹车异常”“突然加速”的热搜不断,让部分消费者对购买特斯拉车型产生疑虑。不过,此前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曾表示,特斯拉“失控”比例很小,车主踩错踏板的比例在事故中很高。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报告显示,曾对246例特斯拉失控加速事件进行调查,246个案例全部为踩错踏板造成。
“单踏板”争议
虽然目前有关特斯拉“失速”的案件多数还未有定论,但较高的踩错数据比例,也让外界将焦点聚焦在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是否合理上。
其实,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开启后,“单踏板模式”便应运而生。“单踏板模式”并非“单踏板设计”,目前,市场中在售的乘用车中,全部保留油门(电门,也称为加速踏板)和刹车两个踏板。所谓的“单踏板模式”,是指驾驶者操控油门(电门)踏板即可完成车辆起步、加减速、滑行甚至刹停等操作。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看来,虽然新能源车有动能回收功能,但车辆仍配有刹车踏板,并不能依靠单踏板模式下的动能回收动作,完全代替刹车功能。
事实上,“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品牌车型的独有功能,目前市场中多数纯电动车型均配备该功能,例如广汽埃安、小鹏P7、宝马iX3、奥迪e-tron等。不过,单踏板模式在多数车型上为默认关闭,使用时需驾驶者自行开启。但原本提供单踏板模式可调功能的特斯拉车型,却中途变为“强制”模式。有报道称,此前特斯拉为满足不同驾驶体验,在动能回收上作出两种标定,分别为“低”和“标准”。其中“低”的动能回收力度小,就像燃油车松开油门后但不踩刹车时的状态,而“标准”动能回收则力度大,更像松开油门且踩刹车时车辆减速的状态。
然而,在2020年6月,特斯拉在北美市场车型上砍掉“低”动能回收并将“标准”动能回收作为标配功能,且不可取消。随后,2021年首批国产特斯拉Model Y开始交付后,特斯拉也取消了“动能回收”调节选项中的“低”选项,新车统一按照“标准”动能回收去设置,不能调整也无法取消。特斯拉车主只能被动接受“单踏板模式”,这也让外界对于特斯拉的做法产生争议。
对此,“特斯拉客户支持”微博曾发文称,能量回收是电动车特有的高效系统,通过车辆减速过程中的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充分利用每一份能量增加续航里程。在行车过程中,驾驶者通过加速踏板的简单调节,就能实现燃油车需要通过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不断切换才可以实现的启停、加速、减速、跟车等驾驶动作,减轻驾驶疲劳;在紧急情况下,能量回收制动可以有效辅助车辆制动系统,为车辆减速,为行车安全提供多重保障。
一位特斯拉车主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刚开始驾驶特斯拉车型时,确实不太习惯单踏板模式,因为一旦将脚从踏板抬起车辆降速明显,对于电动车新手来说很难控制,但习惯后车型非常省电。”
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长期使用“强制单踏板模式”驾驶会形成记忆,当车辆前方遇到紧急情况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时往往只会抬起右脚,而忘记踩下刹车踏板。“驾驶习惯不同,车主也就有了不同的需求。”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本次特斯拉进行OTA升级相当于把主动权重新交给消费者,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节能需求来调节踏板的使用情况,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
“错踩踏板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此次更新致力于降低因深度错踩踏板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特斯拉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功能的推出,在产品已具备丰富安全功能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更多重安全保障。“本次特斯拉通过OTA召回,新增深踩加速踏板提醒功能。”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刘晓梦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一纸召回公告,让特斯拉在“失速闯祸”后对“单踏板模式”的争议落定。
新股中签结果:三联锻造(001282)公布中签号,中签结果如下:末 "四 "位数:4382,9382末 "五 "位数:16879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苏州人工降雨通告,苏州人工降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
1、鱼的嘌呤主要看是河鱼还是海鱼,相对来说海鱼的嘌呤含量要高一些,而淡水鱼的嘌呤含量较低。2、常吃海鱼
1、秋海棠的花语是苦恋、断肠,寓意着无法善终的恋情,后来也衍生出了离别、愁绪等花语含义。秋海棠的花语
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张华实习生徐嘉楠广东人吃得健康吗?广东三大菜系居民膳食结构各有何特点?5月
土耳其大选启动:竞争对手民调略领先,埃尔多安连任面临挑战,民调,总统,一战,战争法,土耳其大选,雷杰普·塔
海报新闻记者于明效上海报道5月14日,“齐风鲁韵山海相约”人才政策推介暨山东籍学子交流会(第二站)在上
河南局部气温将达35℃+强对流天气紧随其后
App5月14日消息,日本电信巨头NTT近日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8万亿日元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其他增长领域
2023年5月14日是母亲节,央广网记者在街头收集了大家对妈妈的祝福,希望所有母亲身体健康、开心快乐、爱自
2022年6月6日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银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地公司”)与绿城理想小镇建设集团有限公
当前,各地持续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发力。那么,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儿?为了达到高标准,背后又
1、《武帝归来之无上之境》是连载于17K小说网的一部东方玄幻类网络小说,作者是陈慧宝宝的小掌柜。2、。
今天来聊聊关于word目录省略号怎么打出来,word目录省略号怎么打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word目录
工龄40年、35年、25年、15年,养老金上涨额有多大差距吗?跟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预算一下。视同工龄认定是退
1、《宓汝成集 经济所人文库》是2019年1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
“十件大事”抢先看!湖北省文旅厅发布五六月重磅“菜单”---5月12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文化和旅游工
1、恐龙灭绝之后,出身“龙族”的鸟类先于哺乳类向巨型化发展,戈氏鸟、就是当时的陆地霸主。2、凭借着虽不
1、每一只精灵的能力值与其个体值、种族值、性格、等级有关。2、种族值是每一种精灵固有的属性,不可能改变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医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