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中国被骗了?当我们猛造航母的时候,美国却开始重点打造两栖舰

2023-08-02 04:53:02来源:互联网

远方的朋友们,您点击阅读我的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如果可以,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系统以后更加精准地为您推送文章。

福建舰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期待,中国正逐渐开始追平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航母优势,海上力量日益强大,中国航母从零到三仅用了十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近期,随着两栖攻击舰的逐渐发展,人们开始对航空母舰产生了怀疑。

这两种都能起飞飞机的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外形上也较为相似,只是两栖攻击舰小一些,那么为什么还要耗费巨资建造航母,直接造两栖攻击舰不行么?这就要从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开始讲起。

一、两栖攻击舰的由来

最初的两栖攻击舰并不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是由老旧航母改造而来,比如美国的卡萨布兰卡级。

因为二战时期的老旧轻型航母受吨位限制,无法起降喷气式飞机,无法当做主力航空母舰使用,而是作为辅助型航母存在。

这也就是两栖攻击舰的雏形,不过当时依旧属于航母一类,就像是小一号的正规航母。

1961年下水的美国的硫磺岛号才是真正的第一艘两栖攻击舰,相比于现在的两栖攻击舰,硫磺岛显得有些袖珍,长度甚至不到200米,因此也无法满足喷气机的起降。

硫磺岛主要携带的是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并且没有船坞设施,载机量也很小。

1976年,塔拉瓦号服役,相比于此前定位模糊的卡萨布兰卡级,塔拉瓦的尺寸更大,专业性也更强,与航母的不同也开始显现。

塔拉瓦级也装载了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而与卡萨布兰卡级的不同在于塔拉瓦拥有船坞和登陆艇,船上常备一队登陆士兵,两栖攻击舰逐渐开始从航母列表中分离。

两栖攻击舰可以在垂直登陆作战和水平登陆作战中相互协调,协同进攻。不仅使反击能力较弱的传统登陆用两栖船推出了战场,还将航母从支援登陆中解放出来。

相比于二战时期,由登陆艇,支援护航舰,航空母舰组成的各自分工的登陆部队,这种一体化的两栖攻击舰显然优势更大,指挥起来更加方便。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硫磺岛级和塔拉瓦级在战争中发挥了不俗的作用。

随着逐步探索和发展,两栖攻击舰的最终产物,黄蜂级诞生了,黄蜂级优化了一些塔拉瓦级存在的问题。

比如塔拉瓦级上面多余的副炮,以及更加合理的布局,而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黄蜂级相比于塔拉瓦级稍微大了一圈。

随着美国新一代的F-35B服役,美国也顺势研发了新一代的“美国级”来取代“黄蜂级”

“美国级”除了多了个船坞,基本上已经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航母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为什么我国不发展两栖攻击舰而是航母呢?

二、两栖攻击舰和航母的不同

由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两栖攻击舰和航母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法上,两栖攻击舰主要是负责近海支援和登陆作战,因此配有大量的登陆艇,直升机等登陆作战用的武器装备,甚至是车辆等。

也因此,两栖攻击舰的航速很慢,速度直逼二战早期的战列舰,一般只有二十节出头的航速,并且缺乏防护能力。

而航母则是更侧重于决战,夺取制空,击沉敌方航母,对敌后方实施打击等。

因此航母专注于航空作战和舰队决战,其航速,防护能力,飞机性能都远高于两栖攻击舰,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区别好比是火箭炮和洲际导弹的区别。

而且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相比于美国还是有差距的,因此美国发展方向并不一定就是中国发展的最优解。人必须先学会走再学会跑,贸然越级就会有摔跟头的风险。

像是苏联的工业化偏科一样,短期内给苏联重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可是轻工业却成为了一个短板。

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的一个分支发展路线,必然有其优越之处,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要跳过航母直接研发两栖攻击舰。

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一根独木,而是越向上分叉越多的苍天大树,谁也不知道哪个分枝会抵达大树的顶端。

也许当前来看,两栖攻击舰在更高的树枝上,但是没准在航母的枝杈之上,就是直达树冠的通道。

而且相比于美国成熟的海军体系,我国的海上航母力量才刚刚组建,美国早已拥有可以投送全球的军事力量,因此有两栖攻击舰的需求。

而中国并不是一个以世界霸权为目标的国家,发展两栖攻击舰对中国的好处并没有发展航母更大,因此我国才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先从航空母舰做起,切不可一口吃成胖子。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